解惑

解己之惑,解人之惑

作者:cherami (第53页共82页)

我最常用的Eclipse快捷键

有人整理了Eclipse的全部快捷键,但是要记住全部的快捷键也没有必要,下面的这些是我最常用的快捷键,和大家交流下:

  • CTRL+SHIFT+T:根据名字查找类,可以使用通配符,只能查找类,可以是工程引用的包中的类
  • CTRL+SHIFT+R:根据名字查找资源,可以是jsp,xml,js等任何文件
  • F11:以DEBUG模式运行上次运行的类
  • F5:单步进入,进入当前调试的代码行执行
  • F6:单步执行当前行
  • F8:执行到下一个断点
  • ALT+SHIFT+R:重命名选择的文件名,如果是类的话,将进行重构,同时修改相关的引用
  • ALT+上下箭头:将当前行或者选中的行上移或者下移一行
  • ALT+/:代码自动补全
  • CTRL+SHIFT+O:自动导入需要的类
  • CTRL+SHIFT+F:格式化当前文件或者选中的行
  • CTRL+L:定位到指定的行
  • CTRL+/:注释/取消注释
  • CTRL+ALT+H:打开调用层次,如果要知道一个方法的调用入口时很有用
  • CTRL+Z:取消上次修改(Undo)
  • CTRL+Y:重复上次修改(Redo)

提高Java技能的几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这个问题可能是很多做Java的人最关心的,特别是新手,而且我原来也写过一些东西,现在我再简单的列举一些简单但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 上各个技术论坛看别人的帖子,特别是那些回复数或者点击数比较高的帖子,回复数高说明讨论激烈,很可能有高手在当中切磋,点击数高说明这个是大家很关心的,你以后很可能也会遇到或者用得上。
  • 尝试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特别是你没有遇到过,但是你知道原因或者你懂得其中的原理,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逐步的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经验以及自信心。
  • 多看别人写的代码,无论是高手还是新手,从高手的代码你可以学习东西,从新手的代码中,你可以尝试去修改他的代码,让这个代码更加的高效、通用、简单,总之就是尽可能优化,直到你自己感觉很满意。
  • 注意积累自己的代码库,有时候是一个简单的方法,有时候可能是一个小的功能块,有时候甚至是一个比较大的子系统,以后自己要写一个系统,或者要设计一个系统,甚至你遇到设计问题的时候,你都可以到这些代码库中寻找思路甚至是直接拿来用。最重要的是,无论你认为自己的公司多么的差,多么的没有技术含量,你所在的项目肯定会有有价值的代码。(但是要注意,不要仅仅拷贝一份代码,要抽取你能够理解,并认为有价值的部分)
  • 多看书,系统的看书,不要浅尝辄止,要看那些经典的书。程序设计风格、设计模式、OO、重构都是必看的。
  •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遇到问题,要尽量去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解决问题的层次。

如果你有信心并且确实可以在一个月之内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你基本上可以算是高手(高手不一定高薪,但是温饱应该问题不大)了

最后是关于时间,众所周知,新手都会面临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公司都要求你有经验,但是新手没有,所以你一定是一个蛋,你要把你的全部时间都花在提高自己上,少看些新闻,多看些书、看些帖子吧,当然,要花一些时间在锻炼身体上(呵呵,这个是我现在最大的感受)。关于加班,尽量避免,有两个方法,一个是提高自己的效率(使用合适的工具辅助,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另外一个就是多思考你的那些工作是重复性的,怎么样可以少写一些代码。

巨大的反差

从10月底到现在,写了很多内容,最开始搭建这个BLOG时写的都是一些使用Wordpress的经验,大部分都是关于插件的,所以点击量里面排行靠前的就是我的插件列表我自己写的第一个插件,然后的内容就是关于模拟城市的,我自己最擅长的Java的内容虽然不少,但是比较零散,内容所涉及的东西好像用的人也不是很多(很多都是关于MockEJB的),所以那些内容的点击量都很低。前两天做了一个试验,把我的两个日志(一个是关于软件开发过程,一个是关于开发工具的)发布到JR了,并且利用JR的文章可以包含JavaScript,在转贴内容的同时把页面直接重新加载到原文了,结果短短两天的时间点击量就达到了近200,已经很接近我的点击TOP10的最后一篇了。呵呵,看来还是树大好乘凉啊。当然,单纯的为了点击量也没有什么意思,所以转贴到JR的内容都是JR的用户应该会很感兴趣的,我的MockEJB相关的内容我就没有转贴过去。现在这里也没有什么广告,不必在乎点击量,但是我还是希望更多的人可以从我的这些日志中受益。

转帖一篇荒唐至极的文章

荒唐至极的原文

买房与买车后果截然不同 区分投资与消费行为

来源:上海金融报

储蓄30%工资是硬指标

    有关专家做了这样一个统计,根据100位25岁年轻人的生活状态,跟踪他们20年后的生活,统计结果出乎很多人意料之外:80人生活紧张,只有20人经济 独立,其中,只有5人富裕。反差如此之大,那么,富裕的5人做对了什么呢?原因很简单,他们只是老老实实地执行了如下的理财概念而已。

区分“投资”行为与“消费”行为

例子1:10年前,甲和乙是大学本科的同学,在社会工作5年后,不约而同地积蓄了30万元人民币。5年前,他们都花掉这30万元人民币。

甲去郊区购买了一套房,30万人民币。

乙去买了一辆好车,奥迪,30万人民币。

5年后的今天。

甲的房子,市值60万人民币。

乙的二手车,市值只有5万人民币。 

    同样的财富,最终却存在明显的差异。但他们的收入都一样,同样学历、同样社会经验,为何他们的财富不一样? 

    甲花钱买房是“投资”行为,钱其实没有花出去,只是转到了房子上面,以后都归自己的。 

    乙花钱买车是“消费”行为,汽车是消费品,二手车过10年后,一毛不值。跟房子不一样,房子10年后,说不定已翻两番。 

阅读全文

应该相信谁?

本来是打算买房的,主要是那个房子地段好,价格也低,可惜被别人买走了。然后这今天又关注了下房地产走势的消息,哎,不知道该相信谁!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不要相信利益相关机构的话,今天就上上海公积金网看了几篇文章,无一不是力挺房市的,什么“中国房价2007年将进入调整期,2008年或2009年将进入谷底”,“这些效果将在2007年下半年逐渐显露”,"政策对住宅供应结构的影响效果,在2007年暂时无法体现,长远影响会在以后逐年释放",“专家观点:买得起房子的人不宜再观望”,“从投资者角度看,2007年要选择适当的资产组合,短线投资买股票,中长期投资还是投入房地产更好”。
这些消息其实都是在挺上海的房市的,但是我真的很担心,如果我在现在这个时候买了,过不了两个月我就变成那个“搏傻”中的“傻子”了。如果让我现在买一个很远的地方的房子,上班要一个多小时,我肯定是不会的,而且这些地方的房子也并不便宜,在康桥这种地方,我去看的一个今年年底才能交房的房子,一个平方还要6500。

这段时间还是会看看花木的小户型,如果遇到比较好的小两室一厅,可能还是会出手,前提是价格够低。对房市还是不持乐观态度。

便民还是扰民?

最近几个月经常收到号码为1528发送的短消息,内容很多,有时候是什么税务方面的,也有停电通知,质量监察,不一而足,但是最后都无一例外的是“请访问“中国上海”门户网站(www.shanghai.gov.cn)”。
打电话给10086,得到的解释是它这个消息是免费的,都是善意的提醒信息,如果实在想取消,可以发送00000给1528,发送的结果是收到1862的消息:中国移动提醒您:您未订制东方网上海公司提供的移动梦网公司提供的移动梦网短信业务,客服021-52921153。(本条消息免费)
再次给10086打电话,说我确实没有订制那个服务,也不收费,只能帮我反映这个问题。
彻底无语
其实那些消息倒也不是什么很讨厌的消息,但是有时候一天发送个四五条是常事,以为是什么重要的消息,每次都可能中断自己在做的事情。

在这里也鄙视一下中国移动,他们的客服说处理不了,但是这种事情,他们作为平台提供者,怎么可能处理不了!

软件开发必备的因素

现在的软件开发流程(或者是开发方法,例如CMM,RUP,XP等)有很多,但是对于很多小公司而言,不会完全去照搬一套流程,但是大公司肯定会选择一套标准的流程或者根据自己的情况定制一个合适的流程。我也在各种类型的公司都做过,因此也接触了很多种开发方式,对于一些小公司,揉合这些开发方法,提取切实可行又灵活的开发方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就我而言,下面这些是一些容易做到也对公司对开发团队都很有利的一些内容:

  • 必须有源代码管理机制,推荐使用CVS或者Subversion
  • 一个项目或者产品的开发团队必须至少是三层的,最上面的就是PM,PSM,架构师或者总技术负责人之类的,负责总体的协调和管理,第二层就是小组长,必须对产品或者项目比较熟悉,可以解决小组成员60%以上的问题,然后就是开发人员,小组的结构应该是很小的,四个人为宜,一个组长加3个组员
  • 必须有内部的知识共享机制,可以选择论坛或者WIKI,搜索功能必须强大好用
  • 有IM可以及时的沟通,无论是否是分布式开发,即使在一个办公室里面也要有,如果为了防止外部的干扰,可以搭建内部的IM 服务器
  • 重要的讨论一定要通过邮件或者及时记录下来,把QA小组相关的人员也包含在内
  • 必须有单元测试,最好是全面的自动测试,但是QA小组的验收性测试依然是必不可少的
  • 要培养开发人员高质量的源代码意识,鼓励他们学习设计模式、重构,要求他们的源代码要便于维护、易读、格式统一、消除重复代码等(这个很多小公司最容易忽视,然后就是后面接手的人骂前面写那些代码的人)

全乱套了

台湾海域的地震导致的余波到现在还没有接触,到北美的互联网还没有完全恢复,甚至情况更加的糟糕了,上周前两天还能够收到邮件,上周末开始,邮件也收不到了,SCARAB服务器只能登录进行,一到详细页面就不行了,现在到好,连CVS也不行了。我们现在只能在本地工作,而我们之间的工作是有依赖的,特别是我,这段时间的任务都要依赖别人的结果,只能等待了。
如果不是这次地震,真的不会意识到互联网是如此的重要,这种分布式开发是如此的脆弱。

花木的房子太难买了

今天又出去找房子了,跑遍了周边的中介,好容易在回来的路上的一个中介看到了一个符合我们条件的房子,老婆还想压低点价格,先去买菜,结果在买菜的时候,中介的打电话来说:昨天看的一个人已经付了意向金。
老婆为此又闷闷不乐,她就想在花木政府附近买一个小两室的,或者三林镇(那个地方她上班方便,我上班就是折磨了,而且价格也不低,要8000左右了),反正我的底线就是10分钟内有地铁,最好是二号线(虽然二号线现在也开始比较挤了,但是应该比传说中一号线的情况好得多)

2007年第一天,收到金蝶的台历

其实很早就和金蝶有过接触,不过由于各种原因都没有能够参加他们举办的活动,一个是他们选择的时间不是很好,都是在周二的白天,第二是原来的活动的商业性质太浓厚,不太想参加,前几天很意外的收到他们的一个邮件,说要给我寄一本台历,前天EMS的人说给我送来,但是今天才到门卫那里拿到。
很意外的是,这个台历除了给金蝶做广告外,还推广他们的开源站点:operamasks.org,因为EMS里面附上了站长杜伟锋和推广经理周全的名片。
其实很早和他们接触的时候就感觉他们应该这么做了,现在他们总算是迈开了这一步,虽然不知道他们的真实的力度。一直以来都认为国内的企业比较短视,紧紧的抱着一点眼前的利益,怕给广大的开发者占了一点便宜,其实他们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开放社区的因素:你的东西,使用的人越多,可能获得的利益越大。这也是我认为IBM开源Eclipse的初衷。现在,金蝶也走出了这一步,我希望能够一路走好,能够把他们的产品中的很多有用的东西开源出来(重构代码),也能够和其他开源社区更好的合作互动。

先泼一点冷水:这个站点对FF支持不好。 另外社区好像太冷清了,最活跃的Apusic Application Server栏目的内容都是2年前的帖子,最近两年的帖子只有7页不到的内容。希望他们真的可以成为最专业的Java技术社区,把金蝶的开发经验都整理出来。

更早的文章 更新的文章

© 2025 解惑

本主题由Anders Noren提供向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