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

解己之惑,解人之惑

2007年1月 (第3页共4页)

IT行业的流动率

一般的IT公司的流动率都是非常的高的,我第一家公司是东软,去的是一个刚刚成立的部门,有80多人,我是刚做满了2年走的,而这个时候,和我一起去的人已经走了70%以上了,第二家公司是个刚刚成立的新公司,只有6个人,我做了半年就走了,我前脚刚走,又有两个人走了。从网上搜索到的消息看,IT公司的流动率有25%,和我经历的这些公司差不多。不过,有些公司也是例外,例如我现在的公司,我已经做了两年了,从我刚开始进这个公司到现在,真正走的人只有4个(其中一个走了半年又回来了),公司一共有30多个人,在这两年中,新招的人有8个,所以现在这个公司的流动率是非常的低的,当然,这个也得益于公司的宽松体制,因为公司不考勤,工作的进度安排比较合理,公司的整体氛围也不错。呵呵,不过很巧的是这走的几个人,都是我所在的组的头,第一个走的,是原来我这个组的组长,后来提拔为经理,但是后来还是自己出去创业去了,第二个走的就是接替他的新组长,做了一个月,第三个走的就是接替第二个的组长,做了一个月的组长也走了,第四个因为刚刚买房压力可能比较大,刚刚走。

使用Cglib

现在在做我的持久层,本来是打算现在就做延迟加载的,但是考虑到刚开始没有太大的必要,这个框架的定位还是快速开发,开发小型的应用,所以先完全加载,这样比较简单。不过还是先做了接口,开始使用的是JDK带的Proxy类,但是它只能创建Interface,不能扩展类,后来想到Cglib应该是做这个的,大致看了下,使用也很简单,就先写了一个简单的,目前只是延迟克隆(clone),因为我对数据库记录对应的对象只保留一个主要的,其他部分要使用,返回的是一个深度克隆的对象,现在使用Cglib返回一个增强的实例,保存了对那个数据库对象的引用,只有在对那个对象进行写操作的时候才进行真正的克隆并且把变化保存到克隆的对象,然后调用对象的save方法才会进行持久化并替换原来的对象,还不知道这样会有多大的性能提高,但是不会有太大的坏处。

类型转换和自动装箱

这段时间还在完成我的大轮子计划的持久化部分,本来想利用原来做的EJB单元测试的代码,结果发现自己还是对很多API不熟悉。我要将ResultSet的结果转换为Java的类型,本来是打算用一个工具类来转换的,结果发现ResultSet.getObject()返回的就是Java的类型。另外一个发现就是通过反射,JDK其实会自动为你进行装箱拆箱操作,如果传入的参数是Integer类型,而方法的实际类型是int,JDK会自动转换,反之也是一样,返回的结果是Integer,实际返回的是int,JDK也会自动转换,当然,这个JDK是1.4,不是JDK1.5。

银行

昨天到建行把借的钱暂时存成通知存款,去之前打电话问了一下,建行的通知存款只能在柜台办理,这个和交行比起来太不方便了,因为交行的多媒体终端机可以非常方便的转换为通知存款或者定期,同时也可以通过多媒体终端机撤销通知存款,然后直接把钱转成活期,而建行非要先从存折或者卡里面把钱取出来弄成一张凭证(搞得跟银票似的)。从这一点上将建行比交行差远了,但是为什么那么多人都是用建行得服务呢?因为借我钱的那些人全部都是用的建行。

RSS阅读和人类会变得更加的愚蠢

前两天写了把文章发到JR和只发到这个BLOG的巨大反差,wf说确实如此,而且要劳烦他自己在浏览器里面输入我的BLOG的地址,这个确实是一个问题,我就想到了KESO以前推荐的RSS的阅读方式,但是我不想安装一个RSS阅读器,这样也不方便,还是使用在线的方式比较好,不需要进行同步。搜索了一下,发现gougou的排名靠前,就试了下,结果很糟糕,因为它实在是太慢了。后来又想到google的个性化主页,也提供这个功能,但是现在好像自己添加一个内容比较麻烦,要从一堆地址里面选择,很可能还没有。刚刚又试了下,发现最上面的那个搜索框后面有一个小字链接:按网址添加,呵呵,出来的就是我需要的。为什么google要这样设计呢?我最开始用个性化主页的时候添加内容更方便,因为那个时候默认就是按照地址添加的(那个时候可能还没有多少人用,现在的那个内容选择列表可能没有内容),现在用的人多了,一个地址被我们添加的次数多了就出现在那个列表里面了?可惜我这个人不喜欢看那些新闻,最多看看标题知道有些什么事情发生了。然后我就想到一个很严肃的问题:是不是google认为人越来越懒惰或者愚蠢?他们更喜欢选择而不是输入?更喜欢阅读而不是写作?之所以这么想,是因为刚好我昨天看了一个电影,名字就是蠢蛋进化论,说人类到了2505年IQ降到惨不忍睹的境地,都只会做爱和暴力之类的了。那个电影另外的一些细节也值得我们深思,那就是广告遍地,一个40多寸的电视屏幕,只有之间不到20寸的地方是内容,边上被几十个闪动的小广告块占据;人们穿的衣服也全部被小广告占据;各个政府机构全部被商业公司收购。
技术的发展导致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容易,越来越傻瓜化,IQ高的人好像也确实越来越不愿生育或者生活的压力更大(IQ高可能不是很会赚钱),希望人类不会慢慢的又成为动物。

待掌握的Eclipse快捷键

昨天整理了下我常用的Eclipse快捷键,今天看了下别人整理的,发现还有些需要掌握的:

  • Ctrl+D:删除光标所在行
  • Ctrl+K:将光标停留在变量上,按Ctrl+K键可以查找到下一个同样的变量
  • Shift+Ctrl+K:和Ctrl+K查找的方向相反
  • Shift+Ctrl+X:将所选字符转为大写
  • Shift+Ctrl+Y:将所选字符转为小写
  • Ctrl+M:快速对当前视图最大化
  • Ctrl+O:在代码中打开类似大纲视图的小窗口
  • 双击左括号(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将选择括号内的所有内容。
  • Ctrl+1:光标停在某变量上,按Ctrl+1键,可以提供快速重构方案。选中若干行,按Ctrl+1键可将此段代码放入for、while、if、do或try等代码块中。
  • F3:打开声明该引用的文件

最后是一个可能不会常用的快捷键,如果掌握了这些想掌握的快捷键的话:CTRL+SHIFT+L:列出快捷键列表。

我最常用的Eclipse快捷键

有人整理了Eclipse的全部快捷键,但是要记住全部的快捷键也没有必要,下面的这些是我最常用的快捷键,和大家交流下:

  • CTRL+SHIFT+T:根据名字查找类,可以使用通配符,只能查找类,可以是工程引用的包中的类
  • CTRL+SHIFT+R:根据名字查找资源,可以是jsp,xml,js等任何文件
  • F11:以DEBUG模式运行上次运行的类
  • F5:单步进入,进入当前调试的代码行执行
  • F6:单步执行当前行
  • F8:执行到下一个断点
  • ALT+SHIFT+R:重命名选择的文件名,如果是类的话,将进行重构,同时修改相关的引用
  • ALT+上下箭头:将当前行或者选中的行上移或者下移一行
  • ALT+/:代码自动补全
  • CTRL+SHIFT+O:自动导入需要的类
  • CTRL+SHIFT+F:格式化当前文件或者选中的行
  • CTRL+L:定位到指定的行
  • CTRL+/:注释/取消注释
  • CTRL+ALT+H:打开调用层次,如果要知道一个方法的调用入口时很有用
  • CTRL+Z:取消上次修改(Undo)
  • CTRL+Y:重复上次修改(Redo)

提高Java技能的几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这个问题可能是很多做Java的人最关心的,特别是新手,而且我原来也写过一些东西,现在我再简单的列举一些简单但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 上各个技术论坛看别人的帖子,特别是那些回复数或者点击数比较高的帖子,回复数高说明讨论激烈,很可能有高手在当中切磋,点击数高说明这个是大家很关心的,你以后很可能也会遇到或者用得上。
  • 尝试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特别是你没有遇到过,但是你知道原因或者你懂得其中的原理,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逐步的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经验以及自信心。
  • 多看别人写的代码,无论是高手还是新手,从高手的代码你可以学习东西,从新手的代码中,你可以尝试去修改他的代码,让这个代码更加的高效、通用、简单,总之就是尽可能优化,直到你自己感觉很满意。
  • 注意积累自己的代码库,有时候是一个简单的方法,有时候可能是一个小的功能块,有时候甚至是一个比较大的子系统,以后自己要写一个系统,或者要设计一个系统,甚至你遇到设计问题的时候,你都可以到这些代码库中寻找思路甚至是直接拿来用。最重要的是,无论你认为自己的公司多么的差,多么的没有技术含量,你所在的项目肯定会有有价值的代码。(但是要注意,不要仅仅拷贝一份代码,要抽取你能够理解,并认为有价值的部分)
  • 多看书,系统的看书,不要浅尝辄止,要看那些经典的书。程序设计风格、设计模式、OO、重构都是必看的。
  •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遇到问题,要尽量去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解决问题的层次。

如果你有信心并且确实可以在一个月之内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你基本上可以算是高手(高手不一定高薪,但是温饱应该问题不大)了

最后是关于时间,众所周知,新手都会面临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公司都要求你有经验,但是新手没有,所以你一定是一个蛋,你要把你的全部时间都花在提高自己上,少看些新闻,多看些书、看些帖子吧,当然,要花一些时间在锻炼身体上(呵呵,这个是我现在最大的感受)。关于加班,尽量避免,有两个方法,一个是提高自己的效率(使用合适的工具辅助,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另外一个就是多思考你的那些工作是重复性的,怎么样可以少写一些代码。

巨大的反差

从10月底到现在,写了很多内容,最开始搭建这个BLOG时写的都是一些使用Wordpress的经验,大部分都是关于插件的,所以点击量里面排行靠前的就是我的插件列表我自己写的第一个插件,然后的内容就是关于模拟城市的,我自己最擅长的Java的内容虽然不少,但是比较零散,内容所涉及的东西好像用的人也不是很多(很多都是关于MockEJB的),所以那些内容的点击量都很低。前两天做了一个试验,把我的两个日志(一个是关于软件开发过程,一个是关于开发工具的)发布到JR了,并且利用JR的文章可以包含JavaScript,在转贴内容的同时把页面直接重新加载到原文了,结果短短两天的时间点击量就达到了近200,已经很接近我的点击TOP10的最后一篇了。呵呵,看来还是树大好乘凉啊。当然,单纯的为了点击量也没有什么意思,所以转贴到JR的内容都是JR的用户应该会很感兴趣的,我的MockEJB相关的内容我就没有转贴过去。现在这里也没有什么广告,不必在乎点击量,但是我还是希望更多的人可以从我的这些日志中受益。

转帖一篇荒唐至极的文章

荒唐至极的原文

买房与买车后果截然不同 区分投资与消费行为

来源:上海金融报

储蓄30%工资是硬指标

    有关专家做了这样一个统计,根据100位25岁年轻人的生活状态,跟踪他们20年后的生活,统计结果出乎很多人意料之外:80人生活紧张,只有20人经济 独立,其中,只有5人富裕。反差如此之大,那么,富裕的5人做对了什么呢?原因很简单,他们只是老老实实地执行了如下的理财概念而已。

区分“投资”行为与“消费”行为

例子1:10年前,甲和乙是大学本科的同学,在社会工作5年后,不约而同地积蓄了30万元人民币。5年前,他们都花掉这30万元人民币。

甲去郊区购买了一套房,30万人民币。

乙去买了一辆好车,奥迪,30万人民币。

5年后的今天。

甲的房子,市值60万人民币。

乙的二手车,市值只有5万人民币。 

    同样的财富,最终却存在明显的差异。但他们的收入都一样,同样学历、同样社会经验,为何他们的财富不一样? 

    甲花钱买房是“投资”行为,钱其实没有花出去,只是转到了房子上面,以后都归自己的。 

    乙花钱买车是“消费”行为,汽车是消费品,二手车过10年后,一毛不值。跟房子不一样,房子10年后,说不定已翻两番。 

阅读全文

更早的文章 更新的文章

© 2025 解惑

本主题由Anders Noren提供向上 ↑